当前位置:陕北资讯网首页 >>文化旅游 |
论选择 (选择,即挑选和抉择) |
文章来源:网络 访问次数:65935 发布时间:2021-9-27 16:45:08 |
选择,即挑选和抉择。选择意味着择优,意味着淘汰,意味着鉴别和取舍。
选择决定人生。人生的旅程,除开生死由不得自己,其余均可选择。学业,事业,婚姻,决定生命的价值。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果蔬市场上津津有味的讨价还价,决定生活的味道。政治风云人物的选择,不仅决定自己的人生,也改变历史的进程。孙中山不忍列强入侵、国家衰败、民生凋敝,用毕生精力推行三民主义与国民革命,留下不朽的历史烙印。袁世凯老谋深算,手握重兵,是晚清重臣,面对汹涌澎湃的辛亥革命浪潮,在清朝与民国之间选择民国,在民主与专制之间选择专制,在救国与卖国之间选择卖国,在总统和皇帝之间选择皇帝,最终机关算尽,在众叛亲离之中闷闷不乐地死去。人生的轨迹由选择构成,正确的人生源于正确的选择。
选择考验理性。人的选择,有的出于深思熟虑,有的来自一时冲动,重大的选择一般出自理性。只有把个人利益与历史潮流、国家利益、社会正义结合起来权衡考量,才会作出正确的抉择。 1927 年夏天,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胜利在望,蒋介石、汪精卫先后翻脸,向共产党和工农群众举起屠刀。那时候,局势对共产党十分不利,选择共产党就是选择苦难,就是挑战死神。贺龙元帅就是在这种血腥屠杀和白色恐怖之中选择了共产党。而且,当年的贺龙已经位居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高位,他断然拒绝汪精卫、蒋介石的高官厚禄和重金收买,毫不犹豫地接受共产党领导,指挥八一南昌起义,加入共产党,走上险象环生、生死未卜的革命道路。选择多在不确定性中进行,正确的选择源于正确的取舍。
选择检测智慧。选择往往在多种可能、多个选项之中进行,不少聪明人常常在重大问题上犯低级错误。20 世纪30 年代,日本人步步紧逼,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蒋介石尽管长期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策略,一度对日本和国际调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最后还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推动之下,扭扭捏捏地走上了抗日战场。汪精卫则冒天下之大不韪,误判战争前途与国际形势,从亲日、恐日走向降日的“曲线救国”道路,成为民族公敌,永远钉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蒋汪二人都曾留学日本,都对日本了解很深,都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蒋介石显然比汪精卫高明。选择的环境错综复杂,正确的取舍源于正确的鉴别。
选择靠定力续航。人生是一次充满风险和变数的长途远航,没有足够的定力,就无缘到达成功的彼岸。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3 名代表,善始善终者只有6 位,另外7 人,有因性格脾气、政治见解不同而脱党者,也有品行恶劣的叛变投敌者和臭名昭著的汉奸卖国贼。张国焘官至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是党内元老级实力人物,但在雪山草地与中央红军会师后,私欲膨胀,心生异志,擅自南下,另立中央,造成重大损失,后来又叛离延安,投靠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陈公博、周佛海也是一大代表,后来脱离共产党,依附汪精卫,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大汉奸。选择不是一劳永逸的。选择只是成功的开始,正确的坚持才能成就正确的选择。
编辑李婷
|
|
发表评论(当前共有评论0条) |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