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简介
清涧县位于榆林市的最南端,东濒黄河与山西省石楼县隔河相望,南连延川,北靠绥德,西与子长、子洲为邻。神延铁路和210国道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1881平方公里,总人口21.7万人,辖7乡8镇1个街道办、640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 。
清涧是“特色产业之乡”。 清涧有得天独厚的地上资源,是中国和世界红枣的原产中心之一,红枣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美,可溶糖及维生素含量高。1968年,港澳同胞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信,指名要吃“祖国陕甘宁边区清涧红枣”。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榆林时,吃了清涧县人和仙红枣企业生产的红枣后,感叹地说“这个枣好!”截至目前,全县红枣栽植总面积已突破68万亩,正常年景原枣产量达15.5万吨,原枣产值突破
4亿元。红枣加工企业63个,个体加工户144个 , 注册资金达1亿多元。红枣加工产品有滩枣、蜜饯枣、紫晶枣、枣酥片、枣饮料、枣馅料等7大类100多种,红枣加工业产值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2.5%。2008年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称号,“清涧红枣”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行列;2009年被中国百县 ( 市 ) 优特经济调查办公室授予“中国百县 ( 市 ) 优特红枣生产基地 ” 称号。“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清涧石板色泽青蓝、质地细腻,适于雕刻, 县境内石材资源贮量丰厚, 沿黄河、无定河、清涧河流域硬石覆盖约58平方公里,平均厚度10米,贮量约5.8亿方。近年来在鑫磊、火星、青涧石板等石材企业的影响及扶南资金的带动下, 积极向雕刻、装饰、广场板等用品领域扩展,扩大生产,提升档次,全力拓宽市场领域。截至目前,全县新兴加工企业80多家, 石材加工已初具规模,年产量达到10万多方, 产值达5200万元。 清涧是马铃薯最佳适生区,千百年以来就有民间作坊加工粉条的传统,产品色泽透亮, 柔韧耐煮,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 全县430 多户粉条加工企业及3000 户个体作坊年生产粉条系列产品2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因此,清涧地上有红枣,地下有石板,与粉条构成“一体两翼”主导产业格局,给全县经济社会稳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涧是“历史文化之乡”。 早在新石器时期清涧就有先民生息,先秦时称为“全秦要户”,北魏时期首次设县; 境内有商朝鬼方都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存,是大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境内出土各种文物多达3万余件。 清涧道情独具一格, 源远流长,解放之初由清涧道情改编而成的《翻身道情》,唱出了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豪迈之情; 毛泽东气壮山河、雄视千古的著名词章《沁园春·雪》就创作于此; 清涧也是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的故乡。
截至2009年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5亿元, 同比增长47%;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025万元,同比增长52.8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1万元,同比增长29.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6亿元, 同比增长25%; 实现工业总产值10.52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56元,同比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同比增长2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同比增长2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7‰。
推进“三化”建设 壮大县域经济
按照农业产业化上规模、工业信息化上水平、县域城镇化上档次的发展思路, 清涧县围绕抓经济增速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不放松,积极谋求区域经济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特色产业集约化进程。
清涧的优势在于红枣、粉条、石材,而希望在于变优势资源为强势产业。 今后,要围绕“红枣产业强县、粉条生产名县、石材加工大县”思路, 按照基地连接、项目带动、园区承载、市场引领的原则, 着力开发“红枣深加工、粉条精加工、石材巧加工”项目,加快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和一体化经营步伐,走梯次推进的产业建设路子,促进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向规模化、 集约化推进。 红枣产业, 在保持“ 中国红枣之乡 ”、“陕西果业强县”基础上,坚持“上规模、调结构、深加工、大流通”思路, 每年新建无公害基地5至10万亩, 整合巨鹰、宏祥等企业优势和品牌优势, 完善基地+农户+公司产业模式, 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寻求预防红枣遇雨霉烂对策, 全力打造“西部红枣第一县”。通过三至五年努力, 实现以红枣为主的“一县一业”目标。粉条产业,稳定现有18万亩马铃薯基地,努力实现人均1亩薯。以光远、九天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全县粉条加工点改进设施,提高工艺,保证年产粉条2.5万吨。开发“绿色包装”和礼品化包装,不断提升产品的货架吸引力。石材产业,借“清涧石板”影响,以历史典籍、人文故事等为题材, 着力在工艺精细化上做文章,通过各种媒体和大型洽谈会等平台, 宣传推销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走市场化经营、专业化销售的规范化发展路子。
二、推进工业信息化,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
清涧有优势资源,也形成了优势产业,但缺乏富有潜力的民营企业。 今后,要抓住发展中小企业这个关键环节,以优势资源吸引扶持优势企业,以优势企业培植打造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工业信息化。 一是拓展领域。按照“承载靠园区、引领靠企业”的思路,构建起以大型特色企业为骨架、以中小企业为血肉的县域工业体系, 重点在三大特色资源精深加工领域和第三产业领域, 引进具有战略意义、能够带动群众增收的好项目,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多的民营中小企业。 二是创新模式。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加工项目,积极引导产业向集群发展、项目向园区集中, 让有实力、有能力、想干事、会干事的企业,试行领办创办工业园区,实现基地、农户、企业与政府的有效对接。 三是建成工业信息体系。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发展完善三大主导产业信息集汇互动体系,迅速建设“红枣特色产业信息大楼”,汇集提供最全面、最权威、最丰富的红枣产业信息。四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巨鹰滩枣”、“青涧石板”等市场占有率很高的知名品牌为对象,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建立并完善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五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我省的科教优势,以西农大在红枣领域合作为样板,鼓励县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开发基地,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三、推进县域城镇化,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步伐。
清涧县城镇化水平很低,缩小城乡剪刀差的任务非常艰巨。今后,要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思路,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积极探索、寻求突破。一是做大县城。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加快旧城与岔口新城建设,使城区面积由4.5平方公里扩展到8平方公里以上,坚持建管并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管理网络,实现及时、有效和精细管理,促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承载能力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档次品位提升。二是发展城镇。依据全县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产业园区化、环境生态化、生态景区化、城乡一体化为方向,统筹规划县域城镇建设、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建设功能区,集中力量加快折家坪等6个小城镇的建设步伐, 形成一批辐射、集聚、带动能力强的样板示范。 三是建设新村。完善2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点和 15 个市级示范村,以210国道、神延铁路和沿黄公路三条线路两侧村庄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村美、业兴、民富的精品亮点。建设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基地、蔬菜基地、小杂粮基地,落实中省市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支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