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陕北资讯网首页 >>乡村风采 |
酸梨海则村成了草莓小康村 |
文章来源:榆林日报 访问次数:177147 发布时间:2017-4-13 9:34:49 |
四月塞上,枝吐新绿。走进榆阳区酸梨海则村,几百座草莓大棚整齐划一,村民们正在进行最后一轮灌溉,为即将到来的草莓采摘季作准备,棚里棚外一派忙碌的景象。
果园收成惹人羡 电压不足成“拦路虎”
榆阳区酸梨海则村因种植草莓而远近闻名,被誉为“草莓村”。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的村子。七年前,该村村支书徐志祥第一个从养鸡放羊转而种植大棚草莓。如今,走进徐志祥的草莓大棚,一股芳香扑鼻而来,即将成熟的草莓形状饱满,色泽艳丽,令人垂涎欲滴。“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城里人踏青出行,村里的草莓采摘也就到了旺季。最多的时候,日接待量达3000多人。”徐志祥说。
然而徐志祥却忘不了刚种草莓时的艰辛:“那时候大家伙都不理解,没人愿意种,但是我觉得,作为村支书,有义务帮村民想新路子脱贫致富。当时好不容易筹钱借款盖好了大棚,可犯难的事也跟着来了,没水灌溉是个大问题……原来村里有40口灌井,由于电压低,到了灌溉的时候,最多只能同时带动起3口井,其他村民还有旱地要浇,我只能站在一旁干着急没办法!”
看到徐志祥种草莓是个好项目,第二年村里很快就有七八户“大胆”的人家跟着建起了大棚。“起早贪黑,受苦受累都不怕,最怕的就是没水浇地啊。”村民胡有祥说。
打破制约硬瓶颈 电力铺就致富路
村里想发展新项目,然而低电压导致灌溉受阻,2007年,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前往酸梨海则村调研用电问题时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为村里架设了10千伏线路一条,国网榆林供电公司与酸梨海则村第一个高压供电合同也因此成功签订。
10千伏线路的架设解决了灌溉用电难题,也为徐志祥的草莓种植带来了生机。初种草莓的几户人家都有了好收成,村民也因此相信了村支书为村里开拓的这条新门路。随后,草莓大棚如雨后春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发展到300余座。
然而,随着大棚草莓的大规模种植,原来的农村电网已无法满足其用电需求。为避免因灌溉不及时而导致受旱、减产,2013年,国网榆林供电公司进一步加强对酸梨海则村农网升级改造,新增变压器28台,增容4600千伏安,改造10千伏线路16公里、0.4千伏线路64公里,一举解决了该村用电难题。“农网进一步升级改造完成后,40口农机灌井同时运行都没问题了!村民收入节节攀升,全村人均年收入已经突破9000元大关。”徐志祥高兴地说。
如今,酸梨海则村已经发展为榆林市有名的草莓采摘基地,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旅游村,村民们都说,电力的保障护航功不可没!
编辑 李婷
|
|
发表评论(当前共有评论0条) |
您还没有登录,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
|
|
|